海底古墓《吴邪的私家笔记(修订版)》|鬼话连篇网,一个分享鬼故事的网站
正在加载下一篇,请稍等...
《吴邪的私家笔记(修订版)》第六卷 无尽的旅途
海底古墓

海葬是一种沿海民族特有的殓葬方式,不过和维京人的远海海葬不同,这里的海底古墓,只是陆地殓葬向海底变种的一种特殊方式。其实只是把古墓葬到海底而已。

历史上,传说使用水底古墓殓葬的人有不少,比较出名的有锦溪陈妃水冢、沈万三银子浜水底墓。我最感兴趣的,其实是曹操,他的七十二疑冢中,就有一处传说是被发现在许昌清獚河中。

几个传说,前两者还有迹可循,后者,只有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才能窥得一些蛛丝马迹。不过读了之后,我觉得有那么一些根据,因为其所言的东西,我听来不像是当时的人能杜撰出来的。

《聊斋志异》中的曹操墓穴很有传奇性,大概是有人在悬崖边河中游泳,突然水中的人好像被刀砍了一样,断成两段,尸体浮出水面。后面又有人接连如此,他们感觉河底有蹊跷,就断流查看,看到河边的悬崖,淹没水下的部分原来有一个深洞,洞口有一个插满刀的转轮,里面是曹操墓云。

我见过很多古墓中的奇异机关,知道这样的机关对于古人来说完全不难,难的是让转轮旋转的动力,这恐怕就是这个古墓会建在水底的原因。要设计一些能长时间使用的机关,那么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河流为之一,而汪藏海想得更远,他使用了海底的海流和潮汐。

不过,这个传说也有破绽,我就很怀疑,是什么使得千年的刀刃锋利如初,水底的环境十分不适合金属保存,除非,这些部件都是黄金的。这却也不是不可能。

另一个破绽是,把古墓的口子通过某些手段封闭起来,显然要比装置一个机关合理得多。试想,如果当时游泳的人没事,那么这个古墓也就不会被发现,而你做一个转轮,总有偶然伤人的一天,到时必然会有人潜下去看个究竟。能制作这种机关的能工巧匠应该能想到这一点,为什么还会犯这种错误?

我看其中恐怕另有隐情。中原发展是以水土流失为代价的,曹操时代的清獚河应该水量更大,古墓应该是在水下很深的位置,到了蒲松龄的时代,水位下降了很多,才使得河底的古墓得以能以人力潜入。这些浮尸恐怕是当时探墓的同行,被机关所暗算,又或起了杀人夺财的心,最后才使得古墓暴露。

说实话,这个资料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一直在想汪藏海的海底墓穴是怎么建造的,因为在有水的环境下,在当时的人力物力下,除了沉船墓,其他方式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个资料让我灵机一动。

是否有这样一种可能,汪藏海是不是在海底区域内筑坝,形成一个环岛,接着排出海水,做成一个大概的旱地,在其中挖一个巨大的坑,然后放水驶入墓船,再次抽出海水,使得墓船随着水位的降低,缓缓沉入坑中,最后毁坝使得海水回灌。

从平面图看,这个海底墓穴的结构非常复杂,如果不是这种方式,那么它沉入海底的过程必须精确到使用微积分来计算,这恐怕有点不可能了。我想,既然古人可以截停一条河,为何不能在海底修建环岛呢?

回去查了查课本发现,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古人无法处理渗水的问题,海底的海沙透水太好,建造这种水坝使用的人力物力要比沉船还要多好几倍。我请教我以前的老教授,他仔细想了一下,说关键应该在那些巨大的石锚上。石锚分布在四周宽广的海域里,肯定是在做现在斜拉锁一样的结构,在整个船沉入海底的过程中,无数的石锚起到了调节平衡的作用。

wuxiedesijiabijixiudingban59


目录
首页
专题
TOP

目录 共81篇

正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