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地狱书单》|鬼话连篇网,一个分享鬼故事的网站
正在加载下一篇,请稍等...
《地狱书单》
简介

几年前在一次科幻大会上,我正在一个卖家桌上标注一块钱一本的书箱里乱翻,赫克托·加里多(Hector Garrido )为《小人》(The Little People )画的这张封面让我的视线像急刹车似的停下。我不是藏书家,甚至不知道赫克托·加里多是何方神圣,但我知道这是什么:平装本封面中的蒙娜丽莎。我买下这本书,快得手指都燎出了水泡。我根本没动过真的读这本书的念头……但三个月后的一天,我从“待读”书堆里捞出这本书随手翻开……

我知道约翰·克里斯托弗这个名字,因为他写过科幻系列《威尔历险记》 [1] ,它曾以条漫形式在《少年生活》(Boys' Life )杂志的封底连载。然而1966年埃文图书公司(Avon Books )的这本书却要带劲儿得多。书里有一位美艳的秘书从远房亲戚手上继承了一座爱尔兰古堡,她把古堡改造成旅馆,向趾高气扬的律师未婚夫证明她能自力更生。开业的那个周末,古堡里宾客如云:有一位酗酒成性的爱尔兰俊男,有两个爱吵嘴的美国人和他们性饥渴的女儿,有一对在集中营里认识的夫妻——男人是看守,女人是囚徒。

但地下室里潜伏着一批不请自来的客人:盖世小妖。

00397

《小人》,约翰·克里斯托弗著。

盖世小妖生活在黑暗中,手持极小的赶牛鞭,与鼠类宿敌战斗。读者认识他们之后没多久,作家告诉我们,他们可不是普普通通的纳粹。他们是有通灵能力的纳粹矮妖精,热衷于SM,浑身上下的伤疤来自他们与创造者玩的快感加痛楚游戏,被训练成供全尺寸人类男性享用的性奴,实际上是从犹太集中营里抢来的矮化胎儿。他们中间有一位名叫阿道夫。

00378

本书原先由保罗·培根(Paul Bacon) 绘制的精装本封面只贡献了一小角。

这些信息像疯狂间歇泉喷发似的涌进读者的眼睛,整本书在“变态刻度表”的0到60之间摇摆,就每个层面而言都玩得实在过头。从盖世小妖极其残酷地捉弄在厨房帮工的爱尔兰洗衣老妇,直到律师未婚夫意识到名叫格蕾塔的纳粹矮妖精打算对他的那话儿 做些什么,那是足足五十页汽缸喷火般的癫狂旅程。

非常可惜,盖世小妖完全缺席了小说的最后三十页。作者将剩下的篇幅献给了一场断断续续的心灵大战,战斗发生在无心灵能力、非纳粹、不是矮妖精的那些角色——换句话说,那些无聊的角色的梦中。然而克里斯托弗和他的盖世小妖在小说中段飞得又嗨又高,说是摸到了太阳也不为过。

无论接下来我读哪本书,盖世小妖都抓住我的脑灰质褶皱不肯放手,在梦中对我耳语:还有什么被遗忘的作品?深夜的网络搜索带着我打开了威尔·埃里克森(Will Errickson)的“恐怖小说过度”(Too Much Horror Fiction)网页,我眼前一黑昏了过去。一年后,我醒来时蹲在南加州心脏地带的沙利文折价书店的过道里,周围是堆积成山、散发霉味的平装本恐怖小说。我显然正在买它们。我显然正在读它们。我显然已经上瘾。

我热爱的这些书籍出版于平装本恐怖小说大爆炸时期,这段时间始于1960年代末《罗斯玛丽的婴儿》 [2] 大获成功之后。它们的恐怖政权结束于1990年代初,《沉默的羔羊》 [3] 说服营销部门从书脊上刮掉“恐怖”二字,贴上“惊悚”取而代之。和《小人》一样,这些书籍有许多缺陷,但也提供了无数奇观。你说你上次读到犹太怪物新娘、来自第四维度的性爱狂女巫、食肉蛾、杀人狂哑剧演员和潜行于长岛的魔偶是什么时候?抛弃当前的出版潮流,这些绝版的平装本小说感觉就像一大口新鲜空气。准备好认识一下我的新欢作家吧:伊丽莎白·恩斯特龙(Elizabeth Engstrom)、琼·萨姆森(Joan Samson)、巴里·伍德(Bari Wood);布赖恩·麦克诺顿(Brian McNaughton)的洛夫克拉夫特式世界末日、威廉·W.约翰斯通(William W. Johnstone)最最怪异的平行宇宙;布伦达·布朗·加纳利(Brenda Brown Canary)的《小丑之声》(The Voice of the Clown )是极少数真的让我惊掉下巴的小说之一;你会听见肯·格林豪尔(Ken Greenhall)的阴森耳语、迈克尔·麦克道尔(Michael McDowell)的南方哥特土腔、詹姆斯·赫伯特(James Herbert)利落的英国口音、卡特·科娅(Kathe Koja)的空幻吟唱、迈克尔·布鲁姆莱因(Michael Blumlein)充满医学术语的长篇大论。

你手里的这本书是恐怖王国纳尼亚的地图,我发现它隐藏在偏僻书店最黑暗的角落里,那是一个奇特、狂野、美妙的世界,今天感觉起来怪异得无可名状,而且不仅是因为车载斗量的杀人小丑。在这些七八十年代的小说里,医生讨论超声波成像图时会互相敬烟,家庭主妇会被诊断为“想象力过剩”,非裔美国人有时被称为“黑种人”,父母听见别人建议他们要个“试管婴儿”时会惊骇得骂人。

这些书籍写出来就是为了在药店和超市出售,才不担心会不会冒犯什么人呢,对性爱也抱着诙谐而直接的“咱们开干吧”的态度。许多作品在艾滋病流行前出版,那会儿是“乱交七十年代”的巅峰,它们对成年人不需要什么借口就能脱掉衣服跳上床的想法毫无歉意可言。

尽管它们最终会落进一块钱一本的箱子,但书里的故事从最关键的角度说自有其永恒之处:它们不会让你感到无聊。作家投身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知道他们必须想办法吸引每一位读者的注意力。因此他们写出的书能跳能咬、竭力攻击、敢于冒险、追求突破。勾住你眼球的不仅仅是封面,更重要的是写作本身,它只尊重一条规矩:永远有趣。

因此,快去抓起手电筒,徜徉在那些黑洞洞的过道里吧。书架积满灰尘,灯光异常昏暗,没人能保证你可以毫无变化地归来,甚至能不能回来都说不准。你需要的仅仅是一张地图,你已经为游览来自地狱的平装书世界做好了准备。


目录
首页
专题
TOP

目录 共79篇

正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