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鲨》,彼得·本奇利著。
七十年代初,被撒但或其子嗣杀死的可能性要远远低于死在某个贪婪而爱走捷径的大企业中层员工手上的可能性。1967年,油轮“托里峡谷号”在去威尔士的路上抄近路,在距离康沃尔海岸十五公里处撞上波拉德礁,导致两千五百万加仑的原油泄漏,造成了二百七十平方英里的致命浮油带。1969年,联合石油A钻井平台给三十英里加州海岸涂了一层黑色油泥。俄亥俄的凯霍加河遭受严重的工业污染,以至于燃起熊熊大火。伊利湖的剧毒湖水彻底断绝生机。
忽然间,所有人都发现我们正在毁灭这颗星球,因此1970年美国设立了环保署,同年举行了第一届地球日活动,绿色和平组织也应运而生。1970年的《净化空气法案》之后是1972年的《净化水体法案》和1973年的《濒危物种法案》。显而易见,大自然需要保护才能不受我们的伤害。可是,谁来保护我们不受大自然的伤害呢?
H.G.威尔斯在1905年写了蚂蚁大军活吃巴西人的故事,达芙妮·杜穆里埃和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在《群鸟》(The Birds, 1963)里向观众展现死神如何从天而降,但1974年才是流行文化中的“动物之年”。首先登场的是彼得·本奇利的《大白鲨》,这本小说里有一条被口粮控制问题折磨得精神崩溃的大白鲨。它一口咬住《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不放,足足待了令人震惊的四十五周。1975年夏,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电影版成了《驱魔人》级的票房奇迹,整整一代孩童被鲨鱼吓得魂不附体,在接下来三十年内大肆捕捞得鲨鱼险些灭绝。
《兔子共和国》 [35] 在英国早已是畅销书,但直到1974年才登陆美国,理查德·亚当斯那些勇敢兔子的史诗传奇卖得超过了彼得·本奇利的愤怒鲨鱼,在《纽约时报》畅销榜上待到1975年1月才下榜。在英国,第一批动物权利组织正在受审,他们捣毁了多个使用动物做实验的实验室。伦敦比较肮脏的一片城区,二十八岁的广告脚本作家詹姆斯·赫伯特在写他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他内心最深处的童年恐惧,这就是《鼠群》(The Ra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