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是高利率和通胀率走高的一段时间。因此,当美国人总算倾尽所有买下一幢屋子,他能想象的最恐怖的事情莫过于吹来一阵刺骨寒风,恶魔般的怪声命令他“滚出去!”一个个家庭从市区搬到城郊居住区甚至到无聊小镇,新住宅像雨后春笋似的四处冒头。新家不只是一个让你挂十字架的地方,它象征着新的起点、新的生活、新的家庭。
然而美国人早已意识到不可见的力量有可能威胁他们的家园。这些力量或许是百年前在此被杀之人的鬼魂,或许是垃圾填埋场泄漏的有毒废料。或许是恶魔在窃取你的生命力,或许是核辐射。你的孩子或许会生病,原因可能是房屋建在墓地上,也可能是地下室有氡气。大规模的环境灾难——例如爱河事件、三里岛险些融毁的核事故和一系列大张旗鼓的石棉诉讼——说得很清楚:看不见的恶魔就藏在你家里。事实上,假如肇事者是撒但,那就算你走运了。至少黑暗主宰不是致癌物质。
尽管有杰克逊标志性的《邪屋》、马特森倾尽心血的《地狱屋》、安妮·里弗斯·西登斯文笔动人但令人不安的《隔壁的屋子》和马拉斯科开创潮流的《火祭》,非常不幸,全美国最标志性的鬼屋仍旧是《阿米蒂维尔惊魂》书名里的这项不动产。粗糙、贪财、浮夸、可笑,这个游乐场吆喝人对鬼屋的想象犹如一辆满载愚蠢的公共汽车。
“12月18日,乔治和凯西·卢兹搬进海洋大道112号。28天后,他们在惊恐中逃离此处。”有史以来最乱七八糟的恐怖系列之一如此开篇,它衍生出至少六本小说(全标榜为非小说),讲述人犯鬼界的小说几乎都是这么开篇的。
很多人觉得魔鬼附体、黏液顺着墙壁流淌和神秘声音朝着神父大喊大叫的原始故事难以下咽。比起续作,这些事情真是小巫见大巫,续作里有恶魔猪蹲在波音747的翅膀上、着火的蝙蝠袭击人和邪恶力量迫使人们租下他们根本不感兴趣的车辆。《阿米蒂维尔惊魂2》(The Amityville Horror II ,1982)已经足够可笑了,天使长屈尊当保镖,拯救卢兹家溺水的孩子,但系列第三部从住宅闹鬼的简餐发展到了神秘学鬼扯淡的饕餮盛宴。《阿米蒂维尔:终章》(Amityville: The Final Chapter ,1985)讲述卢兹夫妻丢下孩子满世界飞,参加公司买单的公关签售巡游活动,接受采访以推销电影。为了帮这个系列挣钱,那个存在(第一本里所有邪恶的源头)也行动起来,跟着这家人东跑西颠。幸运的是乔治·卢兹很有男子气概,拳打脚踢逼它服从。“我就知道武术训练迟早会派上用场。”他沉思道。《终章》高潮是乔治用锁喉掌拿住邪魔,老婆孩子组成人链,把爱的力量灌输给他。那个存在终于认输,包括小狗哈利在内的全家人又踢又跺,把它的尸体碾成粉末。
社交名流帕特里夏·蒙唐东为派对雇了一位塔罗占卜师,但忘了请他喝一杯。暴怒之下,他诅咒了她的旧金山公寓。《入侵者》(The Intruders )就是她怠慢客人后的遭遇,全部属实……人间地狱。
![]() | ![]() |
《入侵者》,帕特里夏·蒙唐东著。 | 《恐惧建筑学》,凯瑟琳·克拉默和彼得·D.波次编。 |
《阿米蒂维尔:终章》,约翰·G.琼斯著。
阿米蒂维尔的别墅业之所以会大获成功,原因是乔治·卢兹一辈子都与枪为伍,一方面滔滔不绝喷发出随便改改就能拍电影的华丽空话,另一方面坚称这些都是真事。据说他对他从原版畅销书和电影盈利中分得的份额很不满意,后来发现他还可以拿自己的名声卖钱。于是他就这么做了,靠一本接一本续作疯狂敛财。没完没了。
这是个鼓舞人心的故事。“有一天,”作家肯·尤罗(Ken Eulo)在采访中说,“我打开《阿米蒂维尔惊魂》开始读,心想,我的天,这种东西我睡死了都能写。”于是他写了《褐砂石》(The Brownstone ,1980),这本书衍生出两本续作。他不是唯一的一个。已故的杰·安森,被请来执笔第一本《阿米蒂维尔》的雇佣写手,连去世后也无法安息。他的《666》(1981)实质上就是《阿米蒂维尔惊魂》添油加醋的翻版,在他魂归天国后一年以“杰·安森”的名字出版。
可悲的是,海洋大道112号的真实故事比书里描述的更加可怕。诅咒了阿米蒂维尔家宅的犯罪在现实中不是德菲欧一家遭到谋杀,那块土地不是约翰·凯查姆——逃脱了萨勒姆巫术审判的一名魔法师——传说中的住所 ,修建它更没有侵犯辛尼科克印第安部落(Shinnecock Indian Nation)虚构的坟场。2013年的纪录片《我的阿米蒂维尔恐怖》(My Amityville Horror )以丹尼尔·卢兹为主角,他们家搬进去时他只有十岁,他指名道姓地说出了在家里作祟的那个存在是谁:乔治·卢兹。
《阿米蒂维尔惊魂 2》,约翰·G.琼斯著。
乔治是凯西·康诺的第二任丈夫,他说得很清楚,他不会把时间和金钱花在不属于他的孩子身上。乔治要求凯西的第一任丈夫放弃所有权利,后来坚持要丹尼尔和另外两个孩子叫他“先生”或“卢兹先生”。正如丹尼尔在纪录片中所说,“他是你能认识的最混蛋的一个人。”
《阿米蒂维尔:恶魔逃脱》,约翰·G.琼斯著。
别签约!《巫屋》(Witch House )是一部1945年的神秘学侦探小说,换上奇幻画家迈克尔·赫林(Michael Herring) 的新封面后推向这个卖方市场。T.M. 赖特(T. M. Wright)的《隔壁的女人》(The Woman Next Door )是作者早期独立成篇的小说,精巧地混合了闹鬼、鬼魂和儿童虐待的题材。《恐惧之墙》(Walls of Fear )是1990年的鬼屋小说选集,噩梦级封面由摇滚乐艺术家吉姆·沃伦(Jim Warren) 绘制,编辑凯瑟琳·克拉默(Kathryn Cramer)还编辑过 1987 年的鬼屋小说选集《恐惧建筑学》(The Architecture of Fear )。
![]() | ![]() |
《巫屋》,伊凡洁琳·沃尔顿著。 | 《隔壁的女人》,T.M. 赖特著。 |
《恐惧之墙》,凯瑟琳·克拉默编。
《666》,杰·安森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