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产噩梦 地点,地点,地点《地狱书单》|鬼话连篇网,一个分享鬼故事的网站
正在加载下一篇,请稍等...
《地狱书单》
第四章 地产噩梦 地点,地点,地点

1964年,警方在纽约射杀一名黑人男青年,引发了哈莱姆骚乱。1965年,一名警官和一名黑人男青年在洛杉矶因为醉驾拦停发生口角,引发了沃茨区骚乱。这两起事件反过来引发了白人逃离:中产和上流阶层白种家庭逃离市区前往乡村,投向回归大地的生活方式,他们购买农庄,将舒适的小村庄变成有规划的封闭社区。

1970年至1980年间,一百万白种人离开了纽约市,1970年代的头四年,六百万美国人抛弃城市,前往乡村。一百五十年来农村人口增长率第一次超过城市人口增长率。这个时期的恐怖小说告诉我们,等待这些房主的东西比他们所逃离的事物要可怕得多。规划失误仿佛传染病,大多数美国乡间社区似乎都建在被诅咒的土地上。无论是旧日血案的现场[《奥斯法恩的恐怖》(The Owlsfane Horror, 1981)],是女巫问吊的刑场(《梅纳德之屋》,1980),还是美洲原住民的大屠杀地点[《诅咒》(The Curse ,1989)],美国就仿佛是夹在两片海洋之间的一大块坟场。

乡间还有一些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是因为有隐形外星人每隔几百年回来,用自发高潮融化大脑的手段杀人[《撕裂》(The Searing ,1980)],有凶残邪教占领废弃的精神病院[《转变》(The Turning ,1978)],有撒但建立的桥头堡,在与世隔绝的教堂地下室培育类人杀戮机器[《拟像》(Effigies ,1980)],因此你最好还是待在城市里,等着被下水道鳄鱼吃掉(见下文)。

在大规模屠杀地点和荒弃精神病院随处可见的一个国度,你能遇到的小镇创伤的种类是无穷无尽的。在《复制娇妻》 [42] (The Stepford Wives ,1972)里,艾拉·莱文嘲笑惊恐的父权主义者,他们逃离民权运动和女权主义,来到康涅狄格的精英聚居地,杀死各自不快乐的妻子,用顺从的机器人取而代之。

00296

艾拉·莱文的(著有《罗斯玛丽的婴儿》)《复制娇妻》究竟在讽刺女权主义还是对它的反作用力,这取决于你在问谁。

不满足于《死亡游戏》 取得的成功,托马斯·特赖恩又写出了一部经典作品:《丰收之歌》(Harvest Home ,1973),讲述浪漫化小镇生活的各种风险。特赖恩眼看着同事抛弃城市投奔乡村,听他们教训还留在城里的人说空气如何新鲜,新邻居的价值观如何良好。前都市客以谷底价买下行将倒闭的农场,然后拜物崇拜他们所摧毁的事物,在破产拍卖会上批量购置农用工具,然后挂在崭新厨房的墙壁上。特赖恩觉得这些后来者的新邻居的价值观未必和他们的相同,他们的结盟对象或许是城市居民早已遗忘的更蛮横、更古老、更血腥的力量。因此,当他笔下的逃离都市者来到康沃尔的库姆镇时,完全没有做好思想准备迎接小镇为了确保好收成而举行的血腥丰产仪式。

无论你去哪儿,撒但都与你同在,也许是密苏里(《诅咒》),也许是纽约州北(《拟像》《转变》),也许是华盛顿特区的城郊(《撕裂》)。

0011600111
《撕裂》,约翰·科因著;《转变》,贾斯廷·斯科特著;
0034400133
《诅咒》,卡尔·谢雷尔著;《拟像》,威廉·K.韦尔斯著。

特赖恩和追随他足迹的其他作家告诉我们,逃离都市者居高临下对待中部各州会给自己带来危险。琼·萨姆森的《拍卖人》是一本冷酷而无情的小说,讲述城市居民如何损毁农耕小社区,他们搬进来,买光了所有木质车轮和手工盖毯,然后是镇上的小孩,最后是小镇的灵魂。《梅纳德之屋》这个鬼故事发生在白雪皑皑的缅因州,讲述一名越战老兵搬到乡间,治疗他遭受创伤的灵魂,却发现平静的乡村夜晚比他在越南服役时更像人间地狱,作祟的是一个世纪前在此处被吊死的女巫的鬼魂。当然也可能是创伤后遗症撬松了他对现实的掌握。当然更可能原因是什么并不重要,反正结果都一样:搬到乡间是你这辈子做过的最差劲的决定。


目录
首页
专题
TOP

目录 共79篇

正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