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自古横亘数省,水系贯通两广,沿岸的人们逐水而居,历史源远流长。
西江北岸的一隅,有座老城区的故街巷名“禹门坊”,数百年来临江而立,因地势倨高,每年春夏潮线高涨时节,亦如浮于天水之间的孤悬岛屿般,从未被洪灾吞没过。
街坊老尊长们说,其实多亏了在禹门坊外、上游三里处石顶岗上立的那座名“崇天塔”的宝塔;传说五十年前,这西江都还是连年水祸频仍,有位自称是江西堪舆祖师赖布衣嫡传弟子的青乌术士一路“寻龙”而至,他行走了西江沿岸看出端倪,便找到当时的地方官吏建言说,此脉江水滔滔而东、气势恢宏,可惜江底盘桓孽龙,不时兴风作浪才导致水患,且天地灵气被其吸走之故,所以这一方气数不聚,人才遂如晨星零落,只有加固堤围并建塔镇守,才能杜绝这一方的灾难。
因此,由当时任职本地这一方的一位王姓修武校尉牵头,地方乡绅百姓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就建起这座巍峨的崇天宝塔。
本地亦果然从此文运兴旺,水患勿扰。尤其是那位王校尉,在宝塔建成后,逐年升至正八品奋武校尉,后再至从七品武信佐骑尉,可谓吉祥如意,步步高升。人们都交口议论说,别人说建造七级浮屠,已是功德无量,王骑尉却修盖了九层,所以福禄益加荣耀无上。
又不知是从哪一年,沿江一带的人们兴起在游春或重九时节,就到江边登塔观景,七夕、中元时放灯,热闹盛极也就聚来众多杂耍特产买卖,连童谣都唱起:“白牡丹、红牡丹,宝塔游戏左旋转、右旋转,跳月弄虎掷青蚨,芒笙呜呜赛鸡咕,荒鸡咕、塔髅哭……”
童谣有点没头没尾,也不知是什么人编的,大概就是描述塔下欢庆缤纷的情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