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自古横亘数省,水系贯通两广,沿岸的人们逐水而居,历史源远流长。
西江北堤岸高处一隅,有座老城区的故街巷名“禹门坊”,数百年来临江而立,因地势倨高,每年春夏潮线高涨时节,亦如浮于天水之间的孤悬岛屿般,从未被洪灾吞没过。
而与禹门坊隔江相望的南岸,是一脉浮绿山峦,本地土人概唤之为“青萝山”。
这青萝山的峰岭叠嶂,大小错落据说共有三十八座,其间主峰有二,左侧的崇岩岿巍,一如匍匐猛虎,另一座沟壑孤峰,则形如勾鼻大象。
当地人传说,这是数百年前,著名的青乌术士赖布衣寻龙到此,与西江水神龙母斗法时,将山施法化为大象和白虎的,但龙母神思妙策,立即命龙子拿出自家的法宝捆石索,化出一条翻江鼓浪的青练巨蛇,迅速飞来将象虎结实捆绑,令其就地滞留丝毫动弹不得,直至鸡鸣以后,日出东方,那化山的术法才失效,虎象重归岫岩本色。
然而,这龙母虽然斗法得胜,但其后千百年间的象虎山一带,丛林蓊郁,蛇虫走兽异常繁多,尤其是那捆石索化作的大青蛇王盘桓其中,一些山民猎户说,它曾在飓风暴雨中现过真身,有龙状脑袋与松柏般的双角,攀附山巅吞吐雨雾,且青蛇一出则山中百兽垂伏。
所以,即使粤人自古俗尚食蛇,但这青萝山中的蛇群,却从无人敢杀。
曾经江北端城中有外地人来经营药酒,听闻青萝山中毒蛇的灵异,窃以为以其浸酒,定可沽出高价,因此前后入山捕获青萝毒蛇数十头,活生生浸泡十大瓮,三年后开其中一瓮验看,谁知瓮中猛然飞出一蛇,咬住其人鼻子,旁人只听其人鼻梁“咯嘣”脆断,却不及惨叫便倒地气绝。
再看那蛇,口咬人鼻,落地仍昂首发出“刺刺”雄风状态,众人惊惶走散,待纠集人群回去察看,则十瓮皆空,所有青萝蛇都再不见踪影。
此事流传开后,西江流域一带的人们,便再无人敢触犯青萝山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