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 唐人轶事之二《暗夜千羽:中国古代惊世悬疑档案》|鬼话连篇网,一个分享鬼故事的网站
正在加载下一篇,请稍等...
《暗夜千羽:中国古代惊世悬疑档案》
045 唐人轶事之二

唐玄宗李隆基通过血腥政变除去自己的姑母太平公主之后,终于坐稳了皇位。这宝座来得太不容易,他即位之初,勤于政事,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一时间政治清明,百姓安居,出现了开元盛世的政治局面。

朝中大臣纷纷上书,请求玄宗前往泰山封禅。

所谓的「封」,就是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则是在泰山之下的梁父山祭地,因此,古人有「封泰山,禅梁父」之说。封禅的目的,一方面是报天地之福佑,另一方面,也是人间的君主,向上天汇报自己文治武功的一个机会。只有那些奉天承运,功勋赫赫的贤明君主,才有这样的资格。

开元盛世的功绩有目共睹,不过,当臣下上书时,按照惯例,玄宗还是假意推脱了一番,最后,在大臣们的坚持之下,终于欣然应允。

开元十五年(史书中记载是开元13年),玄宗率领文武百官、皇子皇孙、妃嫔公主,浩浩荡荡地前往泰山。

封禅的队伍要经过齐州历城县,当时的县令名叫杜丰,负责接待皇上和他的随从队伍。

皇上驾临,这可是天大的事,接待不周,轻则贬官,重则人头落地,当出行路线确定之后,如何接待玄宗及其随从人员,成为历城县当年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全县人民,上至官员,下至普通百姓,全被动员起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使劲浑身解数,进行了充足的准备,等待皇帝的圣驾,莅临历城。

在这场全民总动员中,县令杜丰,无疑是其中的绝对主角。所有的事情都张罗停当之后,杜县令又把城里手艺最好的工匠找来,让他们用金丝楠木打造了三十口上好的棺材,搬到给皇上准备的行宫里。

县衙里的从官们就问了:「老爷,您弄这么多棺材干什么呀?还放在行宫里,这可万万使不得呀!」

杜丰答道:「圣上车驾经过此地,六宫都要随行,旅途劳累,要是有得暴病死的,事出突然,上哪儿找这么好的棺材去呢,如果事先不预备着,到时候后悔可来不及了!」

杜丰讲得是振振有词,手下的人也不好跟他对着干,劝阻无效,只好作罢。

过了没几天,封禅的队伍就要进历城了,皇上到达之前,先派使者前来检查准备工作。使者在齐州刺史和历城县大大小小官员的陪同之下,进入行宫,边看便点头,对历城县的前期准备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杜丰很是得意:哈哈!这么长的时间,总算没白忙活!皇上一高兴,说不定还能提拔提拔我呢!

当他走到偏殿的时候,迎面映入眼帘的是几幅锦绣织成的帐幕,影影绰绰地能够分辨得出,帐幕后面好像陈列着什么东西。还没等使者走过去看,一阵清风吹过,帐幕飘拂起来:原来,那后面摆着数十口大大小小的棺材!雕鸾画凤,光彩俨然,好像是近期才打制成的,还能闻到淡淡的漆味儿。

使者惊叫一声,仓皇逃出。

到了门外,他一把抓住齐州刺史,咬牙切齿地,问到他的脸上去:

「圣上此次封禅,是为了祈求上天佑护,福寿绵长,国祚永隆,四海晏宁,天下太平,这些棺材,是谁造的?造出它们,意欲何为?如此不祥之事,我必会禀明圣上,请他老人家裁夺!」

刺史吓得魂飞魄散,他事先也不知道杜丰有这样的举动,脸上挂着使者的唾沫星子,也不敢伸手去擦,转过身来,恶狠狠地对手下人命令道:

「快把杜丰给我逮来!我倒要问问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兵士们领命而去,找了半天,连杜丰的影子也没找到。刚才还在这儿眉飞色舞呢,现在,插翅飞上天了不成?

原来,杜县令见势不妙,趁人不备,偷偷地逃了出去。

他呼哧呼哧地跑回家里,哧溜一声,钻进妻子的卧床之下,谁叫,也不肯出来。

家人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杜丰哆哆嗦嗦地说:「这次我闯了大祸了,圣上要杀我!」

家人听了,顿时哭声大作。照常理,这一刀杜丰是躲不过去了,连他自己也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不过呢,朝中有人好办事,正好他大舅哥在京城做御史,家人前去求救,御史大人亲自出面斡旋,上上下下打点了一番,总算把这事给压下去了,杜县令算是死里逃生,捡了一条命。

杜丰的光辉事迹就说到这里,下面再说说他的儿子杜钟。

杜钟当时在兖州任参军,兖州都督对他还挺重视,让他掌管官马的食料。具体职责就是收支粮秣,再把刍豆之类的草料煮熟,喂给马吃。当然,杜钟是主管,这些事是不用他亲自去干的。

杜钟在这个职位上干得兢兢业业,倒也很得上司好感。

马厩里的事务繁重,工作人员得经常加班加点,也能把活儿干完。

此情此景,杜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一次,他终于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道:

「御马众多,要是等事到临头再煮粟米呢,恐怕供应不上,不如提前把这事办了,免得到时候措手不及。」

手下人领了命,拿出大锅来,日夜不停,煮了两千多石粟米和黄豆,香喷喷的,离挺远就能闻见。这些煮熟的米、豆,都趁热封在地窖里。等到用的时候,启了封一看,早已经腐败发臭了,哪儿还能喂马!

两千多石食料毁于一旦,都督知道了,肯定饶不了自己。杜钟越想越怕,干脆学他老爸的样子,脚底抹油,开溜。也不敢回家,找个偏僻地方藏了起来。就这样,还担心都督派的人从天而降,把自己捉拿归案。干脆心一横,让随从到集市上买了半斤半夏,同羊肉煮在一起吃了,想以此自杀。

半夏是一种什么东西呢,我替大家查了一下。

这是一种整个植株都含有毒素的植物,而根茎毒性最大,据说生吃0.1—1.8g就能引起中毒,其威力,不亚于孔雀胆、鹤顶红、断肠草之类武林高手们常用的奇毒。这种植物,对口腔、咽喉、消化道粘膜都能够产生强烈刺激,服用少量就能身体麻木,多食则烧痛肿胀、不能发声、流口水、恶心呕吐、全身麻木、呼吸迟缓,直到全身痉挛、呼吸困难,最后窒息而死。

照药典里的描述来看,吃了半夏,虽然不至于见血封喉,可是折腾一阵之后死翘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将羊肉和毒药煮在一起吃,即享受了美食,又达到了自杀求死的目的,想出这样一箭双雕的办法,该是何等的天才啊!

没想到啊没想到,这剧毒之物,吃了好几天,杜钟也没有被毒死。毒不死,就继续吃,反正他求死的决心是十分强大的。结果,十几天过去之后,不但人活着,还长胖了。

这事传出去,大家都说:真是非此父不能生此子啊!

原文:

齐州历城县令杜丰,开元十五年,东封泰山,丰供顿。乃造棺器三十枚,置行宫。诸官以为不可,丰曰:「车驾今过,六宫偕行,忽暴死者,求棺如何可得?若事不预备,其悔可追乎?」及置顿使入行宫,见棺木陈于幕下,光彩赫然,惊而出,谓刺史曰:「圣主封岳,祈福祚延长,此棺器者,谁之所造?且将何施?何不祥之甚?」将奏闻,刺史令求丰。丰逃于妻卧床下,诈称赐死,其家哭之。赖妻兄张抟为御史,解之,乃得已。丰子钟,时为兖州参军,都督令掌厩马刍豆。钟曰:「御马至多,临日煮粟,恐不可给,不如先办。」乃以镬煮粟豆二千余石,纳于窖中,乘其热封之。及供顿取之,皆臭败矣。乃走,犹惧不免。命从者市半夏半升,和羊肉煮而食之,取死,药竟不能为患而愈肥。时人云,非此父不生此子。

(出《纪闻》)


目录
首页
专题
TOP

目录 共101篇

正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