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天书奇谭》,说是有个小孩,是从天鹅的蛋里面孵化出来的,所以就叫做「蛋生」,隋朝有个孩子,出生方式也挺特别,咱们就来看看,究竟是怎么个特别法。
隋文帝杨坚的时候,黎阳城东十五里之处,住着一个叫王德祖的人。
王德祖家的院子里,长着一棵林檎树。林檎是一种什么树呢,估计知道的人不多。它的果实,也叫做朱柰、花红果、花红、沙果。沙果很多人都知道,酸酸甜甜的,吃在嘴里令人口齿生津。
王德祖家的这棵林檎树,原本长得十分茂盛。一到夏天,枝叶绿油油的,看着就令人心生欢喜。秋天的时候,枝头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子,香气飘得很远,闻起来十分的诱人。这些果子王德祖自己家里根本就吃不了,多余的,都送给左邻右舍了。让邻居们也跟着一起分享。
有一年,家里的林檎树在挂果的季节,长了一个瘿。
树的瘿同人身上瘤子一样,都是一种病变。因为不知道怎么治,王家人便只得听之任之了。这树瘿越长越大,三年以后,便已有一斗大小,沉甸甸的,压在树杈上,连树身看起来都仿佛不堪重负的样子。
过了一阵,那个瘿便开始腐烂,淡黄的树液从里面不断地流下来,落在树下面的泥土上,把树下面的草都杀死了。
这个瘤子里面究竟是什么呢?王德祖很是好奇。终于有一天,他按捺不住,找来一把刀,把树皮剖了开来。
你猜,他看到了什么?
一个小小的婴儿,手脚和头相接,盘着身子,倒挂在里面。
起初,王德祖还以为自己看花了眼,树里怎么会出现个孩子?他在衣襟上擦了擦手,揉揉眼睛,再去看。没错,就是一个婴孩。
手脚蜷着,闭着眼睛。身上滑溜溜的,布满浅黄色的树液,还有一层青色的薄膜,罩在身上。
王德祖双手颤抖着,把这个婴儿从树瘿里面抱出来,往自己家里走去。风一吹,那孩子竟然张开小嘴,踢腾着小胳膊小腿,哇哇哇哇地大哭起来。同刚落草的孩子没什么两样。
这小孩的出生虽然十分怪异,王德祖倒也没怎么放在心上,更没把他当成怪物,当场摔死。而是交给他的妻子,让家里的女主人抚育。而且,所有的一切,无论是吃的还是穿的,都同家里的儿女一视同仁。
这孩子的身体构造,同别的小孩毫无区别。可是,他一直都不会说话。能爬能坐以后,就开始自己玩耍。神情十分专注,谁都惊扰不了。
王德祖有些着急,心想,这孩子别是个哑巴吧,这长大了可怎么办呢?
没想到,孩子长到七岁的时候,有一天,王德祖正在院子里干活,忽然听到耳边有人说:
「是谁把我养大的,养大我的人叫什么名字?」
王德祖回头一看,正是自己家那个从树上摘下来的孩子。
他又喜又惊。喜的是,这孩子终于能开口说话了,惊的则是养活了他这么多年,他还不知道自己是谁。看来,自己的养子以前一直处于混沌状态,而今,才算开了窍。想想也是,树上长出来的孩子,同人十月怀胎孕育的小孩,肯定是有所差别的。
因为这孩子是树木所生,所以,他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林木梵天。后来又改名为梵志。
再后来,这孩子跟王德祖说:「是王家把我养大的,二老待我如同亲生父母一般。以后,我就随父亲的姓吧!」
王德祖听了,心里非常高兴,当然不会表示反对。从此,这孩子就叫做王梵志了。「梵」字里面有两个「林」字,足以表示他的出身了。
这个小孩长大以后,才思敏捷,精于文藻。所作的诗文,甚有条理。他还拿出来给别人品评过!
至于其他的,就没有什么了。
这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例证吧。此外,就是给那些追问父母自己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小孩,提供了另外一种答案。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也。黎阳城东十五里,有王德祖,当隋文帝时,家有林檎树,生瘿大如斗,经三年朽烂,德祖见之,乃剖其皮,遂见一孩儿抱胎,而德祖收养之。至七岁,能语,曰:「谁人育我,复何姓名?」德祖具以实语之,因名曰林木梵天(明抄本因名曰林木梵天句作因曰双木曰梵名曰梵天),后改曰梵志。曰王家育我,可姓王也。梵志乃作诗示人,甚有羲旨。(出《史遗》,明抄本作出《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