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二 文中释义《爱伦·坡暗黑故事全集》|鬼话连篇网,一个分享鬼故事的网站
正在加载下一篇,请稍等...
《爱伦·坡暗黑故事全集》
附录二 文中释义

[1]由布莱克伍德(William Blackwood,1776—1834)创办的《爱丁堡杂志》曾以刊载耸人听闻的哥特式恐怖小说而著名。——译者注

[2]“斯洛比斯”(snobs)意即“势利”。——译者注

[3]“特尼普”(turnip)在英文中有萝卜之意。——译者注

[4]泽诺比娅(Zenobia,?—274),曾为罗马帝国属下巴尔米拉女王。——译者注

[5]法语,意为稀奇古怪。——译者注

[6]即德国哲学家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和《自然科学之形而上学基础》二书。——译者注

[7]以爱默生为首的超验主义者在波士顿创办的一份评论季刊(1840—1844年)。——译者注

[8]意大利诗人,代表作有《疯狂的罗兰》等。

[9]著名的香料群岛。

[10]逻辑学术语,意为“诡辩论证”,即歪曲对方的论点。

[11]下篇《绝境》是后续文章。

[12]一说提西福涅、阿勒克托和墨盖拉。

[13]完全是布莱克伍德式文章套路,只换了几个词。

[14]这三个原文短语是对上文中三个拉丁文短语之英语腔十足的模仿,结果造成讹谬,以致引起下文中庞培的误解。

[15]爱伦·坡曾以“我们的业余诗人——弗拉库斯”为题撰文批评托马斯·沃德的长诗《帕赛伊克》(Passaic)。那篇批评文章开篇写道:“如今弗拉库斯这个姓氏所代表的诗人无论如何都不是古罗马那个贺拉斯,甚至不是他的英灵,而仅仅是沃德先生……”

[16]贺拉斯《讽刺诗集》卷二第5章第83行。

[17]拉丁语法律用语:此人所在不明。

[18]又译普塞克。

[19]安塔瑞斯(Antares),天蝎座中最亮之星,中文名为“心宿二”。

[20]尼农·德·朗克洛(1625—1705),法国美女及才女,曾与许多名人相交。

[21]一种神经错乱症,俗称舞蹈病,因其医治人西西里的殉道者圣维图斯(约公元4世纪)而得名。

[22]指菲利普·弗朗西斯爵士(Sir Philip.Francis,1740—1818),一般认为他曾以“朱尼厄斯”之化名发表了一系列抨击英国内阁的信件。

[23]原文是Nosology(疾病分类学),但其字形与Nose(鼻子)有相似之处,爱伦·坡谐用之。

[24]Φρεvεs。

[25]这两句希腊语的意思分别是“思想是无形的”和“思想是一道光”。

[26]地狱的看门犬。

[27]荷马史诗《奥德修纪》里的故事。

[28]人名达米特(Dammit)与“该死”(damned)音似。——译者注

[29]法国将军亨利—约瑟夫·佩克桑(Henri-Joseph Paixhans,1783—1854)发明并以其名字命名的一种野炮的炮弹。——译者注

[30]一种与“对抗疗法”相反的医疗措施,即让患者服用能使健康者产生该病症状的少量药物的一种疗法。——译者注

[31]加尔(Franz Joseph.Gall,1758—1828),奥地利解剖学家,骨相学之创始人;施普尔茨海姆(Johann Spurzheim,1776—1832)是加尔的学生和助手。

[32]梅斯墨尔(Franz Anton Mesmer,1734—1815),奥地利医生,磁性(催眠)治疗学之创始人。

[33]希罗(Hero of Alexandria),公元1世纪的希腊科学家,第一台蒸汽动力装置的发明者。

[34]珊瑚虫。

[35]“大自然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奇景之一,当数得克萨斯州帕西格罗河源头附近的一片化石森林。该林由直立着变成化石的数百棵树组成。一些部分变成化石的树迄今仍在生长。这对自然科学家们来说是一个惊人的事实,而且必然会使他们修改目前的石化作用理论。”——肯尼迪这段一开始被人怀疑的报道已因一片完整的化石森林之发现而得到证实,该化石森林位于起源于落基山脉黑山段的沙叶河(或称锡纳河)源头附近。无论按地质学的观点还是从风景的角度来看,地球表面也许没有一种奇观,能比得上开罗附近那片化石森林所展示的异景。旅游者在经过城外那些法老陵墓之后,以几乎与横穿沙漠通往苏伊士的大路成直角的角度转向,朝南约行十英里至一荒芜低谷,该谷遍布黄沙、砾石和海贝,仿佛海水昨天才从那里消退,然后旅游者再越过一道有些段落与其脚下的路相平行的沙砾山梁。这时他难以想象其奇妙和荒凉的景观就呈现在他眼前。一大片化石树的碎片从他身下向周围延伸数英里之遥,就像一座腐败而匍匐的森林,化石块在他马蹄的敲击下发出铸铁般的铿锵之声。化石木呈深褐色,但形状完好,长度从一英尺到十五英尺不等,厚度一般为半英尺到三英尺,就目力所及,它们散落得那么密集,以至于一头埃及驴也难以从中穿过,它们又散落得那么自然,以至于若是在苏格兰或爱尔兰,不注意看,也许会把这片化石林误认为是一片干涸的沼泽,露出根的树木正在阳光下腐烂。有许多树根和枝丫几乎保持着原状,有些树皮下被虫蛀的洞可轻而易见举地辨出。最精细的木纹以及树心里所有更精细的部分均完整无损,用高倍放大镜便可清晰地看到。所有木块都硅化到了可在玻璃上划出痕迹的硬度,并可接受最精密的抛光。——《亚洲杂志》

[36]肯塔基州之大钟乳洞。

[37]1783年冰岛火山爆发。

[38]1766年海克拉火山喷发时,这种黑云便造成了这种程度的天昏地暗,以至在距火山一百五十英里的格劳姆巴城,人们只能摸索着走路。1794年维苏威火山喷发时,两百英里之外的卡塞塔居民只能举着火把行走。1812年5月1日,圣文森特岛上一座火山喷出的火山灰遮蔽了整个巴巴多斯,将其笼罩在一片黑暗中,以至中午在户外,人们也看不见身边的树和其他物体,甚至把白手绢凑到眼前六英寸也没法看见。”——《墨雷》费城版215页

[39]“1790年在加拉加斯的一场地震中,一大片花岗岩地面下陷,形成一个直径八百码、深度八十至一百英尺的湖。下陷地面正是阿里波森林这一部分,树木之苍翠在水下保持达数月之久。——《墨雷》211页

[40]在氢氧吹管的作用下,最硬的钢也会被化为无形的粉末,这样便可轻易地浮在空气中。

[41]尼日尔地区。——参见西蒙德的《殖民地杂志》

[42]狮蚁。“怪物”一词对或大或小的怪异之物同样适用,而“巨大”这种性质的形容词不过是相对而言。狮蚁之洞穴与普通红蚁的洞穴相比较可谓巨大。同样,一粒矽土可以称为一块“石头”。

[43]附生兰,属兰科,生长时根部表面附着于树或其他物体,但并不从附着物中吸收养分——其所需养分全由空气供给。

[44]寄生植物,例如生长于马来半岛的神奇寄生草。

[45]斯考韦声称有一类寄生于活动物身上的植物——皮外寄生植物。墨角藻和水藻均属此类。马萨诸塞州塞伦市的J.B.威廉斯先生将来自新西兰的一只昆虫赠给国家研究院时附有以下描述:“这只被确认为属珊瑚虫或蠕虫的‘霍特虫’在阔叶红树下被发现时,头上长有一株植物。这种最最奇特的虫子爱在当地红树和毛梨树中旅行,它们从树顶钻进,一路啃食树干直至根部,然后钻出树根而死或蛰眠,植物从其头部长出;虫体完好无损,比活着时更硬。当地毛利人从此虫提取文身之染料。”

[46]在矿井和天然洞穴中,我们均发现一种放射强烈磷光的隐花属直菌。

[47]红门兰、山萝卜和苋科属鳞茎草。

[48]“这种花(热带铁线莲)之花冠呈管状,但其顶端收缩成一舌状细管,底端则膨胀为一个球形。管状部分内壁有一圈较硬的茸毛,毛端朝下。球形部分内包含仅由一个子房和柱头构成的雌蕊,以及环绕于周围的雄蕊。但雄蕊甚至比子房还短,不可能将花粉施于柱头之上,而该花在授粉之前又总是昂首直立。因此,若是没有某种特殊的外力帮忙,花粉必然全部落于花冠底部。而大自然为这种情况所提供的援助,就是一种名为长脚双翅蜂的小昆虫前来帮忙,该蜂为采蜜经花冠细管进入球体,四下搜采直到全身粘满花粉;但是,由于细管内壁的茸毛毛端朝下,就像捕属器中的金属丝汇聚到一起,双翅蜂无法再原路退出。被囚的双翅蜂急不可耐,东碰西撞寻找出路,直到它一次次碰上柱头,授予柱头足够的花粉使其受精,授粉的结果是花冠耷拉下来,茸毛因此贴向管壁,双翅蜂便轻而易举地得以逃生。”——P.基思神父《植物生理系统》

[49]蜜蜂——自从其存在以来——建筑其蜂巢就一直采用这样一种边、这样一种数、这样一种倾斜角度,这些边、数、角(在一个牵涉最深奥的数学原理的问题中)已被证明,正是蜂巢结构具有最大竖固性和具有最多空间这个统一性所需要的最合理的边、数和角。在18世纪末期,数学家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根据风车之风篷离转动翼以及旋转中心的变化距离,确定出风篷最合理的形态。”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因为换一种说法,这个问题就是要在一段无限变化的距离和无数个支点当中找出一个最佳位置。许多最杰出的数学家的上千次尝试都归于失败,但这个问题最终得到了一个无可争辩的最佳答案。因为人们发现,自从天上有飞鸟,鸟的翅膀早已给出了这个绝对精确的位置。

[50]他在法兰克福和印第安纳之间曾观察到一大群鸽子飞过,鸽群至少有一英里宽,它们全部通过用了四小时;以每分钟飞行一英里计算,鸽群长度为240英里;假若每只鸽子占一平方码空间,整群鸽子为2,230,272,000只。——F.霍尔中尉《加拿大与美国之旅》

[51]“大地由一头有四百只角的天蓝色母牛驮负。”——萨勒之《古兰经》

[52]体内寄生虫或肠虫已屡次在人的肌肉和大脑质中被发现。——参见怀亚特著《生理学》143页

[53]在大西部铁路线伦敦至埃克塞特区间,火车时速已达71英里。一列载重90吨的火车从普丁顿到迪德科特(53英里)只用了51分钟。

[54]1844年在纽约展出的一种孵化器。

[55]梅尔泽尔发明的自动下棋机。

[56]巴比奇发明的计算机。

[57]沙贝尔,以及他之后的上百人。

[58]电铸术。

[59]沃拉斯顿为望远镜镜头用白金锻制出了只有18/1000英寸那样细的金属丝。这种细丝只有用显微镜才能看见。

[60]牛顿证明视网膜在紫色光的影响下,每秒钟振颤900,000,000次。

[61]伏打电堆。

[62]电报在一瞬间传达信息——至少在地球上的任何距离内可以这样认为。

[63]电文打印机。

[64]普通物理学实验。如果两道红光从不同光源点射入一暗室并汇聚于一白色表面,而其波长相差0.0000258英寸,它们的亮度会增加一倍。如果其波长差是上述小数的任何整数倍数,结果也是如此。假若该小数变成其21/4倍、31/4倍……结果会剩下一道光的亮度;但若变成其21/2倍、31/2倍……结果就是一片黑暗。当两道紫色光的波长差为0.0000157英寸时,也会产生上述结果。这种结果对其他各色光也是一样——其波长差按从紫色到红色相同比值加。对声音进行类似的实验,可得到类似的结果。

[65]置铂坩埚于酒精灯上,使其炽热;倒入一定量硫酸,硫酸在常温下虽然极易挥发,但在炽热的坩埚里则会变得完全稳定,一点儿也不挥发——事实上,由于被其自有的一层空气包围,硫酸并未接触坩埚表面。这时加入几滴水,酸立即与炽热的埚面接触,并化为硫酸气急速挥发,由于挥发速度极快,把水的热量也一并带走,失去热量的水变成冰留在埚底。抓住其融化之前的一瞬间,便可从炽热的熔埚中取出冰块。

[66]银板照相术。

[67]虽然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167000英里,但天鹅座61号星(唯一被测定了距离的恒星)之遥远仍然是那么难以想象,它发出的光竟然需要10年以上才能到达地球。至于那些更远的星体,估计需要20年乃至1000年也许并不为过。所以,即使它们在20年前或1000年前就已经毁灭,我们今天仍能凭它们在毁灭之前发出的光来看见它们。我们每天所看见的星星有许多实际上已经毁灭,这种情况并非不可能——甚至很可能是事实。老赫歇尔声称,凭他的大型天文望远镜所观察到的亮度最弱的星系,其光到达地球肯定经历了300万年。那么,被罗斯勋爵的望远镜所观测到的一些星系,其光到达地球至少也得1000万年。

[68]暗讽当时流行的时髦女裙(将用金属丝或鲸骨做的衬架置于女裙腰下后部,用以夸张臀部的曲线)。——译者注

[69]参见《旧约·诗篇》第23篇4节:“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译者注

[70]“很难发现一种更好的(教育方法)能胜过这么多世纪的经验已发现的这种方法,而此方法可被概括为由锻炼身体的体育和陶冶灵魂的音乐组成。”——《理想国》卷2。“为此,音乐教育是最根本的教育,因为它能让节奏与和谐最深入地穿透灵魂,最有力地攫住灵魂,让心灵充溢美,使人具有美的心灵……人将崇拜美,颂扬美;将欣然把美纳入心灵,将从中汲取营养并将自身与美融为一体。”——同前卷3。不过,音乐(μoυσμcη)在古代雅典人中具有一种远比我们所理解的更广泛的意义。它不仅包括节拍与曲调之和谐,而且包括诗的措辞、情感和创造,每一点都在其最广泛的意义上。实际上,音乐教育于他们乃最为全面的情趣培养,那种识别美的情趣,与只识别真的理性相对。——原注

[71]法语:我们所有的推理最终都将让位于感觉。语出帕斯卡《思想录》第七编。——译者注

[72]“历史”一词来自希腊词coυopew(沉思)。——原注

[73]“净化”(purification)用在此处似乎与其希腊词根πυρ(火)有关。——原注

[74]三色堇。

[75]原标题为,“Xing a Paragrab”。本文乃坡文字游戏最盛之篇,译文难以移植其妙处。——译者注

[76]典出《新约·马太福音》第2章第1节“耶稣生在犹太的伯利恒……有几个博士从东方来到耶路撒冷”,本文中之“东方”暗指新英格兰,“贤者”则影射被誉为“康科得之贤者”的爱默生和“切尔西之贤者”的克莱尔等与爱伦·坡艺术见解相左者。——译者注

[77]此处“眼珠子”喻小写字母o,“胃囊”喻大写字母O。——译者注

[78]约翰·伦道夫(John Randolph,1773—1833),美国政治家,终生体弱多病。——译者注

[79]《圣经·旧约》中记载的在希伯来人之前居住在巴勒斯坦南部的巨人族。

[80]此处“闭嘴”的英文是“Hold your tongues”,字面意思为“抓住你的舌头”。

[81]法拉里斯,公元前580—前554年统治西西里岛阿格里琴托地方的希腊暴君。他常置人于一铜牛内活活烤死,受害人的惨叫声如牛吼。

[82]“塔尔”(Tarr)近似英文“柏油”(Tar)的读音及拼写,“费瑟尔”(Fether)之读音及拼写则与“羽毛”(Feather)相近。——译者注

[83]维克托·库辛(1792—1867),当时著名的法国哲学家。——译者注

[84]奥雷斯特斯·布朗森(1803—1876),美国教士及作家,曾先后当过长老会、宇宙神教、唯一神教及罗马天主教牧师。——译者注

[85]原文Pendulum有“摇摆不定”之义。——译者注

[86]华氏温度。

[87]原作中有时用阿拉伯数字,有时用文字数码,照译。——译者注

[88]黄道光大概就是古人称为的梁光。Emicant Trabes, quos docos vocant.——普林尼《自然史》卷二第26页。——原注

[89]《汉斯·普法尔》初版以来,我发现因“纳索”号气球飞行而誉满天下的格林先生和其他一些后来的气球驾驶员,均否认洪堡就这一问题的断言,并且都谈到了一种逐渐减弱的不适感——这与本文所力陈的理论不谋而合。——原注

[90]约翰内斯·赫韦尔写道,当天空晴朗得连六等星和七等星都明显可视之时,他曾数次用同一架望远镜以同样的距角对同一高度的月球进行观测,结果发现月球及其暗斑之亮度并非在任何时候都相等。据观测所具备的条件来看,该现象之起因显然不在于地球大气、望远镜、月球本身,或者观测者的眼睛,而肯定在于月球周围存在着某种物质(一个大气层)。让—多米尼克·卡西尼曾多次观测到,当土星、木星和一些恒星接近月球发生掩星现象时,它们的圆轮都变成了椭圆形;而在另外一些掩星过程中,他没有发现这种变化。因此可以认为,在某些时候,而不是在另外的时候,有一种浓密的物质包裹着月球,那些天体的光芒在这种物质中被折射。——原注

[91]“哲人般的记者”指洛克(理查德·亚当斯·洛克,1800—1871),他于1835年8月在《纽约太阳报》发表《月球骗局》,声称该文内容摘自已停刊的《爱丁堡科学杂志》。——译者注

[92]查尔斯·格林(Charles Green,1785—1870),英国气球飞行家,1836年曾驾气球从伦敦飞到德国的威尔堡,航程达480英里。——译者注

[93]该火山位于厄瓜多尔,高度为5897米。——译者注

[94]拉丁语,未知之事总被视为宏伟之举。

[95]安斯沃思先生没有试图说明这一现象,但这种现象完全能够解释。从25000英尺高处作一直线垂直于地面(或海面),这条直线可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高,该直角三角形的底边从直角顶点延伸至地平线,其斜边则从地平线延伸至气球。但与视线所及的距离相比,25000英尺的高度微不足道或几乎为零。换言之,与这个假设的三角形的高相比,其底边和斜边的长度长得几乎可以被看成是两条平行的直线。在这种情况下,气球驾驶员眼中的地平线看上去似乎与吊舱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但由于垂直于他身下的那个点看上去(而且实际上)隔了一段很长的距离,因此这个点看上去当然也就远远低于地平线。凹面的印象由此产生。只有当这个高度与视线的距离成比例大大向上延伸,直到底边和斜边视觉上的平行完全消失,这种凹面的印象才会随之消失——此时,地球真正的凸面肯定就会显露出来。——原注

[96]本文载于《纽约太阳报》的日期是1844年4月13日,星期六。——译者注

[97]暗指安德鲁·杰克逊·戴维斯(Andrew Jackson Davis,1826—1910),美国一名唯灵论者,著有《自然之神示》(1847)等书,以“托基普西预言家”而闻名。——译者注

[98]参见《莫斯肯漩涡沉浮记》有关脚注。

[99]英文丝绸(silk)和人名西尔克(Silk)同形同音。坡在此处揶揄的西尔克·白金汉是与他同时代的一位美国诗人。——译者注

[100]庞狄特(Pundit)一词有博学者之意。——译者注

[101]傅立叶(Furrien)一词意为皮货商。——译者注

[102]“亚里士”乃希腊文ερφos或者拉丁文Ariēs之音译,意为公羊。“霍格”(Hog)意为肥猪,指弗兰西斯·培根。另苏格兰诗人詹姆斯·霍格(1770—1835)被称作“埃特里克的牧羊人”。坡在上文中故意让未来人张冠李戴地把“牧羊人”之称号归于培根,这当然是冲着亚里士多德这头“公羊”。——译者注

[103]“穆勒”英文为Mill,意为磨坊,而穆勒曾受边沁影响。——译者注

[104]康茂德(Lucius Aurelius Commodus,161—192),古罗马皇帝(180—192年在位)。——译者注

[105]即金牛座之昴宿六。——译者注

[106]梅德勒(J.H.M dller,1794—1874),德国天文学家,他在其《中央恒星》(1846)一书中持上述看法。——译者注

[107]暗讽当时一名自私的纽约政客理查德·赖克(1773—1842)。——译者注

[108]尼克尔包克尔(Knickerboker)是欧文·华盛顿写《纽约外史》时所用的笔名。——译者注

[109]本顿(T.H.Benton,1782—1859),曾是美国民主党领袖,参议员,于1837年在参议院的一次发言中使用过“冷清清而且孤零零”这一措辞。——译者注

[110]康华里将军(General Cornwallis),美国独立战争时的英军司令,其姓之前半截Corn意为玉米。——译者注

[111]在1848年2月29日致朋友乔治·W.埃弗利思的一封信中,坡在附言里写有下面这段作为“一个预言”的文字:“为了使你不致臆测我这些看法之细节与早先星云假说中的看法是一回事,我冒昧地在此附带赘言几句,附言的内容虽说从不曾公开发表,但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写下,题目为——一个预言。“以下内容在下世纪初就会被写进书本:书中将说,太阳起初突然地(而不是像拉普拉斯假说的那样逐渐地)被压缩到了它的最小体积,如此压缩之后,它绕一根轴旋转,此旋转轴并非其运动轨迹之中心,所以它不仅自转,还沿一个椭圆形轨道旋转(这里自转和旋转是一回事,但我将其分开以便说明);书中将说,如此形成之后并如此旋转之时,它熊熊燃烧(就像火山喷发和流星陨落那样燃烧),并把它的物质以气体的形态发射进太空,这种气体在更大的半球一面射出得最远,这一方面是因为体积更大,更主要的是因为这儿的燃烧更猛烈。书中将说,在一定的时候,这种气体未必正好被卷到现在被海王星所占据的位置,并凝缩成海王星;书中将说,这颗行星必然呈现太阳所具有的形状,这种形状使它沿一条椭圆形轨道旋转,由这种旋转——由于它每自转一周都被拉回太阳一点儿,如果它的公转速度仅仅依太阳而定(开普勒的第三定律),那它的运行就达不到它应有的那么快;书中将说,由于它的形状影响其运行——当其更重的一面背向太阳时,便获得一种惯性动力,这种动力足以使它逆引力方向运行,从而脱离引力中心。这种动力使它不至于坠向太阳(也许还会使它逐渐向外远离它现在的位置);书中将说,在许许多多个世纪里,它不断地吸收太阳的热量,这些热量集聚在它的核心,最后导致火山喷发并释放出气体,而这种气体蒸发掉它表面的物质,直到它的卫星和光环(假若它现在真有一道光环的话)形成;书中还会说,这些卫星呈椭圆形,自转和公转‘均受制于一种力’,它们凭自转获得离心力保持在公转轨道中,如果它们没有自转运动,那它们公转一周就需要更长的时间。“无须再谈其他行星,我以上所言就足以使你对我的假说略知一二,而这正是我的全部意图。我并没打算为此说提供任何合理的根据,因为除了像幻影一样在我的脑海中忽来忽去的概念之外,事实上,我还没有抓住任何根据。“你会看出我抱有这样一种想法,即我们的月球之自转周期肯定比它绕其主星转动的周期更短,这同木星、土星和天王星之卫星的情况一样。“自从写下上文以来,对其中所言之情况的更细致的分析,已经使我多少改变了对卫星起源的看法——也就是说,我现在认为卫星之形成并非由于火山喷发出的气体在太阳光下的简单辐射,而是因为其主星凝聚成形之后留在太空中做环形运动的物质。就设想陨石和‘流星’起源于散发自地球表面和内核的物质而言,这并不存在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但很难设想地球能散发那么多的物质,以至形成一个大得来凭自身旋转的离心力就能抵消其母星引力的天体。那件被暗示的事也许不待行星变成炽热的恒星就会发生——从各自的太阳吸收并积聚的热量从核心向外扩散,将在凄凉的未来熔化掉所有元素,并像驱散烟雾一样驱散坚固的基础!(请用这一观念代替《埃洛斯与沙米翁的对话》中的观念)。”——原注

[112]此处恐系作者笔误。把大西洋说成“黑暗海洋”的努比亚地理学家应该是伊德里西(参见《莫斯肯漩涡沉浮记》和《未来之事》的相关注释),而托勒密·赫菲斯忒翁是生活在公元2世纪的希腊和埃及天文学家。——译者注

[113]“霍格”(hog)暗讽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另有一位霍格(苏格兰诗人James Hogg,1770—1835)被称作“埃特里克的牧羊人”,爱伦·坡故意混淆两个霍格,是要把“牧羊人”与亚里士多德这头“公羊”联系起来,因A.ristotle前半截读音像拉丁语ariēs(公羊)。——译者注

[114]参见本书《未来之事》有关译注。——译者注

[115]帕斯卡《思想录》第2编第72段。——译者注

[116]指位于苏格兰的希哈利恩山,英国天文学家内维尔·马斯基林(1732—1811)于1774年在该山用铅垂线进行过测定地球密度的实验。英国物理学家亨利·卡文迪许(1731—1810)曾用扭秤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而确定了引力常数和地球的平均密度。让—西尔万·巴伊(1736—1793)是法国天文学家。——译者注

[117]参见本书上册《被窃之信》有关译注。——译者注

[118]尼科尔(John Pringle Nichol,1804—1859),苏格兰教育家、天文学家。——译者注

[119]参见本书上册《莫格街凶杀案》(约接近一半处)迪潘关于案情分析的一段话。——译者注

[120]简言之——球体的表面积等于其半径之平方。——原注

[121]一个空间范围必定是有限的。我宁可重复也不愿留下造成错觉的机会。——原注

[122]拉普拉斯假定他的星云具有异质性,只有这样他才能解释环状物的解体;因为星云物质若是均质,它们就不会碎裂。我得出这个同样的结论——直接产生于原子的第二性物质具有异质性——完全是出于对物质总体设计的一个既定考虑——考虑到斥力。——原注

[123]本书送厂付梓时,海王之光环尚未被测定。——原注

[124]本书付梓后,又一颗小行星被发现。——原注

[125]我完全可以说明,天王星卫星的运行异常,仅仅是该行星旋转轴颠倒而造成的一种视觉上的异常。——原注

[126]第三代罗斯伯爵即英国天文学家威廉·帕森斯(1800—1867),在1908年之前,他于1845年研制的一架巨型望远镜是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译者注

[127]即他的《太空结构综述》。大约两年前,我们的报纸争相转载了一封声称是尼科尔博士致他的一位美国朋友的信,我想他就是在该信中承认了上述“必要”。不过在随后的一次演讲中,尼科尔博士好像又在某种程度上击败了这种必要性,尽管他似乎希望自己能把星云学说讥笑为“一种纯粹的臆说”,但他并没有将其完全抛弃。在马斯基林那些实验之前,万有引力定律是别的什么呢?即便在当时,又有谁对万有引力定律提出过怀疑呢?不管怎么说,孔德最近的实验对于拉普拉斯的学说,就正如马斯基林那些实验对于牛顿的定律。——原注

[128]并非说没有这种可能:光学上某种意想不到的进步也许会让我们在数不清的各种系统中,看到一颗发光的恒星环绕着一些发光的和不发光的环,这些环的里外和之间运行着一些发光的和不发光的行星,这些行星由伴有卫星的卫星伴随——连这些伴随卫星的卫星都还有卫星。——原注

[129]希腊语:这些是未来之事。参见本书《莫诺斯与尤拉的对话》题记。——译者注

[130]在希腊祌话中,厄瑞玻斯(Erebus)是混沌之神卡俄斯(Chaos)之子,是黑暗的化身。——译者注

[131]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哲学家及生理学家。——译者注

[132]第九颗刚刚被发现。——原注

[133]为方便读者理解,此篇中均采用阿拉伯数字。

[134]法国天文学家勒威耶(UrbainJeanJoseph.Le Verrier,1811—1877),曾用数学方法预言海王星的存在。——译者注

[135]贝塞尔(Friedrich Wilhelm Bessel,1784—1846),德国天文学家及数学家,天体测量学的奠基人之一,贝塞尔函数的发明者。——译者注

[136]斯特鲁维(Friedrich Georg Wilhelm Struve,1793—1864),德裔俄国天文学家。曾负责筹建当时欧洲最大的天文台——普尔科沃天文台,1839—1862年任该台第一任台长。——译者注

[137]指威廉·赫歇尔(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1738—1822),德裔英国天文学家,恒星天文学的创始人,被誉为恒星天文学之父。——译者注

[138]参见《未来之事》相关注释。——译者注

[139]约翰·赫歇尔(John Frederick Herschel,1792—1871),威廉·赫歇尔的儿子,从剑桥大学毕业后继承父业,研究天文学,因其贡献而于1831年被封为爵士。——译者注

[140]必须明白,我特别要否定的只是梅德勒假说的绕转部分。当然,如果我们的星系现在还没有巨大的中央天体存在,那以后也会有。而中央天体之存在仅仅是作为合并之中心。——原注

[141]拉格朗日(Joseph Louis Lagrange,1736—1813),法国科学家,在数学、力学和天文学三个学科领域中都有历史性的贡献,于1772年推导出“拉格朗日点”(天平点)。——译者注

[142]所以,万有引力必定是最强的力。——原注

[143]事见《旧约·列王纪下》第17章。——译者注

[144]事见狄奥多罗斯(Diodorus Siculus,约前90—前21)所撰《世界史》。——译者注

[145]希腊人攻陷特洛伊城花了十个年头。——译者注

[146]亚索忒(Azoth)系耶路撒冷以西35英里处一古城(今称阿什杜德,Ashdod),曾被古埃及第二十六王朝法老普萨美提克围攻达29年,最终陷落。——译者注

[147]即卢梭的《新爱洛绮丝》。——译者注

[148]威廉·戈德温(William Godwin,1756—1836),英国作家及社会思想家。——译者注

[149]阿那克萨哥拉(Anaxagoras,约前500—前428),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每一物体都含有一切物体的种子(如白雪中亦有黑色的种子)。——译者注

[150]此名(Windenough)和下文中的拉克布瑞斯(Lackobreath)均系坡杜撰的人名,前者暗含“中气十足”之意,后者则藏“气息奄奄”之义。——译者注

[151]传说这位著名演说家曾口含石子练习朗读,以克服发音不清的缺点,曾一边爬山一边吟诗,以克服肺活量不足的毛病。——译者注

[152]一种用以束缚精神病患者或囚犯双臂的特制衣服。——译者注

[153]法拉里斯,公元前580—前554年统治西西里岛阿格里琴托地方的希腊暴君。他常置人于一铜牛内活活烤死,受害人的惨叫声如牛吼。

[154]原文用拉丁语P.nxit,意为某人所画(用于画家署名后)。——译者注

[155]巴克利(Robert Barclay,1648—1690),苏格兰领主,好徒步行走,曾一日步行72英里。——译者注

[156]圣哲罗姆的原话是:“谦虚之美名在女人中间是一种脆弱的东西,(如同)一朵娇花,一旦暴露在微风中就会被摧毁。”——译者注

[157]罗马共和国的缔造者,曾装成傻子复仇。

[158]与爱伦·坡同时代的一名医生兼业余的诗人。

[159]指的是荷马、弥尔顿之类的诗人作品。

[160]暗指爱默生等超验论者集聚的波士顿。

[161]出处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英译本。

[162]《鹅妈妈的歌谣》(又名《摇篮曲》)于1819年在波士顿出版,作者署名托马斯·弗利特。后人普遍认为该集是抄袭英法等国童谣童话,包括剽窃佩罗的《鹅妈妈的故事》。

[163]弥尔顿《失乐园》第三卷之首行。

[164]“福哉”“冰雹”英文均为hail。

[165]“产物”“幼仔”英文均为offspring。

[166]亨利·布鲁厄姆(1778—1868),英国政治家、《爱丁堡评伦》创始人之一;威廉·科贝特(1763—1835),英国记者及政治改革家;刘易斯·G.克拉克(1808—1873),美国作家、《纽约的荷兰人》杂志编辑。

[167]森格姆·鲍勃(Thingum Bob)之名由英文单词thingumbob化出,意为某人。

[168]指摩洛哥地理学家伊德里西(A1 Idtisi,1100—1166),他写的世界地理志之拉丁文译本于1619年在巴黎出版,书名被译为《努比亚地理志》,从此他也被讹传为努比亚人。——译者注

[169]约纳斯·拉穆斯(Jonas Ramus,1649—1718),挪威学者。——译者注

[170]菲罗群岛(Ferroe Is.),古代指加那利群岛最西端的一组岛屿。——译者注

[171]有趣的是,如今的《大英百科全书》等辞书在“莫斯肯漩涡”这一词条中,都要提及爱伦·坡对此漩涡的描述。——译者注

[172]基歇尔(A.Kircher,1601—1680),德国学者。——译者注

[173]参见阿基米德《论浮体》第二部分。——译者注

[174]与此虚构相似的一件真事,不太久之前发生在英国。那位幸运的继承人名叫特勒森。我最初是从皮克勒·马斯科亲王的《旅行》杂志上读到一篇关于该事的报道。马斯科称那笔遗产的总数为九十万英镑,并不无道理地说:“一想到那么一大笔钱,想到用那笔钱都可以做些什么,就会有某种庄严崇高的感觉。”为了适应本文之意图,我追随了那位亲王的陈述,尽管那陈述言过其实。实际上,本文的胚胎及篇首论述早在多年前就曾发表——在欧仁·苏的《流浪的犹太人》出版之前,而欧仁·苏写那部小说可能受到过马斯科那篇报道的启发。——原注

[175]加拿大境内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以西十二英里处一个风景秀丽的村庄。——译者注

[176]萨尔瓦多·罗萨(1615—1673),那不勒斯画家。——译者注


目录
首页
专题
TOP

目录 共83篇

正序 关闭